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1)制度: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 (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4)看法: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第(1)题,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的“九品”“中正”等信息,首先判断出制度,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依据。 第(2)题,分析概括材料二来回答,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第(3)题,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第(4)题,本题要求学生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丞相的地位并分析其弊端。

(2)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宋】范公偁《过庭录》载:“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等是通过

A. 承荫世袭

B. 立功受奖

C. 乡人举荐

D. 科举考试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 地方的封疆大吏

B. 中央朝廷的重臣

C. 皇帝的内侍人员

D. 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查看答案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从社会历史看,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而唐以后的历史则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选举社会”。这“选举社会”是指

A. 唐朝民主推举官员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察举制度

D. 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