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上大权 一、大清立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上大权

一、大清立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欲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

十三、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附臣民权利义务

附臣民权利义务

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一、大清帝国之皇统,万世不易。

二、皇帝神圣,不可侵犯。

三、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

五、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之。

……

八、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官。

……

十三、官制官规,定自宪法。

十五、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概依国会议决。

十六、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1911年11月3日《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1)梁启超认为《钦定宪法大纲》是“吐饰耳目,敷衍门面”,也有学者认为《钦定宪法大纲》开启了中国立宪政治的先河,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及内容层面对上述任一观点进行论证。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那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种变卦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1)观点一:是装饰,是骗局。 ①《钦定宪法大纲》不过是在20世纪初清廷从巩固君权、消弭革命、减轻外患出发而采取的权宜之计;②君主掌握立法、财政、行政、司法大权,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赋予民众的权利有限,其真实宗旨是维护“君上大权”;③它并没有解决清廷面临的困境,反而加剧了人们的不满情绪,错失了改革的良机,最终导致清朝灭亡,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观点二:开宪政先河。 ①《钦定宪法大纲》是在日俄战争后,国内革命浪潮不断,立宪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清政府被迫做出的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以维护统治的改革措施;②它形式上同意君权接受宪法的约束,初步接受宪政国家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财产居住和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权原则,并赋予议会一定的权力;③它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方式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开启了中国立宪政治的先河。 (2)变化:从立法、行政、财政等方面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扩大了议会的权力;规定了英国模式的责任内阁。 原因:皇族内阁的出台使汉族官僚和立宪派完全丧失了对满清的信任;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局势迅速发展,清朝政局面临土崩瓦解;为了维系皇权统治,满清贵族被迫做出调整。 影响:影响有限,清朝统治瓦解之后被《临时约法》取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清末新政的相关内容。从《钦定宪法大纲》的评价、《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分析考查。 (1)从“《钦定宪法大纲》是“吐饰耳目,敷衍门面””和“《钦定宪法大纲》开启了中国立宪政治的先河”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归纳即可。 (2)从材料“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之”“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概依国会议决”并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1911年11月3日”并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原因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

A.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C. 体现“体用统一思想

D. 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

 

查看答案

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出口总额锐减

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关税税率下降

D. 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

 

查看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

A.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 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

C. 新兴工业对工人要求高

D. 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亚当·斯密认为

A. 社会发展以平等为主导

B. 资本家追逐利润导致社会道德衰败

C. 关注合理分配杜会财富

D. 私有财产是自由社会的基础

 

查看答案

下图内容摘自曹顺仙编著的《世界文明史》,它可以用来说明

 

(1)地中海的商业城市地位逐渐让位给大西洋沿岸城市,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等成为商业中心。

(2)海外贸易有利可图,各种海外公司纷纷建立。

(3)货币经济占了支配地位,统一的货币开始出现。

(4)近代信用制度的建立。

 

A. 价格革命的内涵

B.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C. 商业革命的表现

D. 工业革命的前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