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淚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来自《汉书.董仲舒传》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我,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故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

——朱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程朱理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朱熹等人更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

——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思理学思湖》

 

原始儒学,儒家源流,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岂谓为荀学者,乃尽亡其精意,而泥其粗迹,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使得挟持孔教以制天下!彼为荀学者,必以伦常二字,诬为孔教之精诣

——谭嗣同《仁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适和谭嗣同同关于儒学认识的共同点及各自目的。

材料三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近代衰落的原因。

 

(1)加强君权: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而朱熹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把君主专制上升到天理高度;制约君权:董仲舒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劝诚君主实行德政,而朱熹则通过正君心,要求君主“存天理,灭人欲”而行德政。原因:董仲舒主要吸收了阴阳五行家思想,而朱熹主要吸收了具有思辨化的佛教和道教思想。 (2)共同点:都认为孔子及其以前学术是正宗儒学;都否定孔子以后的儒学;都认为儒学应该因时而改变。叶适为了回归原始儒学(孔子时代儒学);谭刷同为了宣传维新变法。 (3)原因: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近代政治变革运动推动(或封建制度逐步解体或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或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文化:西学民主思想广泛传播,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冲击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不同,关于加强君权,根据材料“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可概括为君权神授;根据材料“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可从天理、把儒学上升到哲学方面进行概括。关于制约君权,根据材料“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可从天人感应、仁政的角度进行概括;根据材料“故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可从正君心、存天理灭人欲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思想、朱熹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形成不同的原因。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材料“为程朱理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朱熹等人更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原始儒学,儒家源流,方孔之初立教也”等信息,可从肯定孔子之前的儒学、否定孔子以后的儒学、儒学应因时而变等方面归纳他们的相同点。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亦汲汲然动矣”等信息归纳概括叶适和谭嗣的目的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儒学在近代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近代政治变革的史实、救亡图存运动)、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思想解放)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整体分析:本题以儒家思想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以及近代儒学的相关内容,问题难度适中,但时间跨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从先秦一直到近代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正是因为儒学体系的不断更新发展,故使儒学保持了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 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 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

C. 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查看答案

据记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靑年以信仰“主义”为时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这说明当时

A. 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B. 新三民主义已被普遍接受

C. 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    D. 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

 

查看答案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己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敗,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 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B. 表明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

C. 表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出现了新构想    D. 表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

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