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50年代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

19世纪50年代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外国商品滞销,客观上反映了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而是强调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排除A。题干信息不存在中英两国棉布价格的对比,故无法推出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排除B。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而是强调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 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C.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D.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一反应理论”论证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西方的冲突引发的,因此断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根本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述叙

A. 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 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 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查看答案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机遇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C. 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 鸦片战争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查看答案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丑条约》的影响    B. 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

C. 国内武装起义的影响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 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B. 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 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 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