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明清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

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明清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材料二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三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论明清的金融机构》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工业化:北宋普遍用煤冶铁;制瓷业发展,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或答景德镇窑和五大名窑的产品质量闻名天下);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 商业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上贸易空前兴盛。 货币化: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3)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遭受打击。重农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难以对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商帮仍是传统意义的家族商人。 【解析】(1)从表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内容”一栏信息中,进行分类总结,大致可总结为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农业经验总结(农业著作)等方面的表现。从土地资源(人地矛盾)、农业生产力水平(小农经济)、农业政策及观念(重农抑商)等多角度回答“精耕细作”特点的原因。 (2)结合所学宋代的历史,“工业化”依据手工业部门从冶铁、制瓷、纺织业等归纳回答;“商业化”从商业活动、城市发展以及海外贸易角度回答;“货币化”从纸币出现回答。 (3)依据材料三中“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晚清外交、经济政策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代,有人谴责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

A. 马歇尔计划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关贸总协定

 

查看答案

世界经济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总是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人WTO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

A. 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 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 WTO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 WTO在处理经济问题方面不具有引领性

 

查看答案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A. 赫鲁晓夫

B.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叶利钦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改革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手术”。此“手术”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努力发展重工业

C. 增强企业活力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查看答案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