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出现

B. 冲击了中国传统夷夏思想观念

C. 促使中国与英国享有平等的权利

D. 推动中国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B 【解析】早在《南京条约》前的鸦片战争期间就出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A项错误;传统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是世界中心地位,“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观念的冲击,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向西方学习还局限于器物层面,还未意识到传播西方的平等观念,故C项错误;“平行之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72

1270

71

1959

 

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A. 江南逐渐成为南方经济重心    B. 南北经济交流的频繁

C.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 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九儒十丐》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 民族歧视等级明显

B. 社会重视宗教文化

C. 文人社会地位较低

D. 政府重视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长期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死离别,妻离子散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与材料相符的书法大家是(   )

A. 王羲之    B. 阎立本

C. 欧阳修    D. 郑板桥

 

查看答案

《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 宗法家族的特色

B. 以儒入法的特色

C. 同态复仇的特色

D. 严刑峻法的特色

 

查看答案

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权倾朝野。这些制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   )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监察制度的削弱    D. 防范官员的腐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