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年4月撰写)的原委:“自...

张之洞在《抱冰堂弟子记》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18984月撰写)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这表明张之洞

A. 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出路

B. 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

C. 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D. 代表新旧不同的势力

 

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表明张之洞在内忧外患下著《劝学篇》,达到“会通中西,权衡新旧”的目的,结合他的地主阶级的阶级属性,可判断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答案为C项。在1898年的中国,“中体西用”已不属于新主张,排除A项;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不能反映是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教训,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其中的“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张之洞在1898年5月出版《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具有反对政治制度改革的用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被誉为洋务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他

A. 主张“中体西用”    B. 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C. 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 未超越洋务派的历史局限

 

查看答案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材料表明

A. 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D.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郭嵩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

A. 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B. 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

C. 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D. 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

 

查看答案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

A. 奠定中华文明古国地位    B. 打破世界隔绝状态

C. 推动欧洲工业革命发展    D. 促进欧洲社会转型

 

查看答案

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 致力于社会稳定

B. 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 融儒释道为一体

D. 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