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化”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古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日本的“大陆政策内容”进行整理。可以通过时间线索来归纳:1931年初,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是因为实现“大陆政策”日本需要先征服中国的东北与蒙古地区。1938年11月,宣扬“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是因为此时日本已经开始征服整个中国,征服中国后整个东亚即将被其征服。所以,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第(2)问,结合材料和历史事实可知,日本的企图是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日本的殖民扩张·日本殖民扩张的表现 点睛:本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要想做好不太容易。本题考查的方式有新的亮点——依据史实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评价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95年,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从营制、装备、训练、机构和军事学堂来看,新建陆军实为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1901年4月,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停止科举,鼓励官僚乡绅捐资办学,发展近代新式教育。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工商的业的政策和措施。如颁布实施《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等,派人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等国际经济活动,既开阔了国人的经济视野,又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郭剑林《关于袁世凯评价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袁世凯为了早日实现做皇帝的美好愿望,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下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我们认为,不管袁世凯有没有以接受《二十一条》作为获取日本支持这种动机,也不管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时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却是铁的事实。仅从这一点看,袁世凯就逃脱不了与《二十一条》的干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袁世凯卖国的罪名是任凭你怎么洗也洗不掉的,如果一味要坚持洗下去的话只会越洗越黑。

——苏金有《应还给历史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1)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材料一、二队袁世凯的评价有何差异?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袁世凯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同质”的文明,已在全世界站稳脚跟。但现代化在任何一个社会内部的启动,都意味着对这个社会所长久维持的传统进行重新评价,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传统,哪怕最“原始”的社会,也必然扎根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事实上,无论是先行国家还是后进国家都存在一个对待传统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后者才需要。

——据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整理

根据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化与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查看答案

下表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C.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D.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