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 B. C. D.

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     B.     C.     D.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图片中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具是铁犁梨冠;A B两项原始社会就有;C项是在汉代。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依据图l和图2,提取一项有关唐代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四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进行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国,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船只,毫无禁阻”,中法《北京条约》也做出了类似规定。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以总理衙门提出的文本为基础的《续定招工章程》,其中规定:“期满如欲回国,彼处必将合同所注之水脚路费若干,按数备全交付,便船送回中华”。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法国股负责法、荷等园的交涉事务,主管传教、华工出国及中越边界事项。1864年增设美国股,负责美、德等国的交涉事项,兼管华工保护等事项。由洋务大员主持签订的护侨条约,除《续订招工章程》外,还有中美《蒲安臣条约》(1868年)、《中秘会议专条》(1873年)等等。

据估计,l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l850年到l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l28万人。

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豁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侨务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查看答案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寐,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鹰”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面。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明清之际曾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没有依据的

C. 明清时期虽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中西文化交流不受影响

D. 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