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

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

A. 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B. 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C. 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D. 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政府制定了农田水利的法规,反映了唐代十分重视对农业耕作水利的保护,以立法的形式来维护农业经济的发展, D项正确;A选项只是材料的表象含义,而非实质性的理解,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排除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

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

 

查看答案

《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根据文意判断,其中“钼、夷、斤”指的是(  )

A.铁制农具     B.青铜武器         C.化学元素名称       D.奢侈消费品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曾国藩(1811—1872年),清末湘军首领。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革命军,以礼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革命是“开天辟地”以来“名教之奇变”。率兵阻击太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年初在湖口被太平军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件,乘隙恢复力量。1858年11月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六千人攻三河,被太平军歼灭。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次年节制淅、苏、皖、赣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淅江,伙同英人戈登的“常胜军”、法人德克碑的“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同治三年)7月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70年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残民媚外,受到舆论谴责,调任两江总督。不久病死。

——《辞海(1989年版)》

材料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贼是禽;……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计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爱民歌》曾国藩作于咸丰八年(185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生平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经济、军事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曾国藩的贡献。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6年到1948年,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在东京进行,远东国际军事法最终判处了7名甲级战犯死刑,16人无期徒刑,还有多人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东京审判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对日本错误国策以及战争罪行的总清算,并向全世界宣告,策划、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但这次审判充满了种种矛盾和斗争,而且最终的判决结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盟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的所谓“战犯假释”的指令,岸信介等甲级战犯因此被释放和减刑,之后又撤销了各种“褫夺公职”的法令,这些战犯和曾经被清洗的人再次担任了公职,岸信介甚至后来担任了日本首相。至1950年,美国就提前释放了所有关押的日本战犯。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充满矛盾并未得到很好执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东京审判。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他刚即位时,便下诏书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惠帝又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为了促使人口增加,惠帝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每人交一百二十钱,即为一算。对于原来限制商人的政策,惠帝也大大放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惠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初年的经济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其次,在文化方面,惠帝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他在公元前191年,将“挟书律”废除。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惠帝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为儒家被汉武帝确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惠帝在很短的皇帝生涯中,还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当时西汉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长安城的国都形象急需完善。于是惠帝决定整修长安城,在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工,到前190年完工。整修后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罗马城外,没有再和长安相媲美的城市了。长安城共十二座城门,每面城墙有二座,每个城门又分成了三个门道,右边的为入城道,左边的是出城道,中间的则是专门供皇帝用的。

——摘编自《爱历史·汉惠帝刘盈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汉惠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惠帝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