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6年到1948年,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6年到1948年,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在东京进行,远东国际军事法最终判处了7名甲级战犯死刑,16人无期徒刑,还有多人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东京审判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对日本错误国策以及战争罪行的总清算,并向全世界宣告,策划、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但这次审判充满了种种矛盾和斗争,而且最终的判决结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盟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的所谓“战犯假释”的指令,岸信介等甲级战犯因此被释放和减刑,之后又撤销了各种“褫夺公职”的法令,这些战犯和曾经被清洗的人再次担任了公职,岸信介甚至后来担任了日本首相。至1950年,美国就提前释放了所有关押的日本战犯。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充满矛盾并未得到很好执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东京审判。

 

(1)原因:二战结束,盟国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内部矛盾开始显现;美苏冷战开始,美国扶持日本对抗社会主义势力;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美国利用日本制衡中国。 (2)评价:东京审判一定程度上清算了日本的军国主义罪行;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东京审判很不彻底,没有彻底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造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拒绝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和悔改,加深地区国家间的隔阂;为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隐患,威胁世界和平。 【解析】(1)注意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战时同盟之间矛盾激化,特别是美苏之间出现冷战对峙,根据材料中“盟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的所谓“战犯假释”的指令”“至1950年,美国就提前释放了所有关押的日本战犯”得出二战后美国积极扶植日本,从当时亚洲的局势看,中国的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因此美国想利用日本对抗中国。 (2)对东京审判的评价要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根据材料中“东京审判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对日本错误国策以及战争罪行的总清算,并向全世界宣告,策划、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得出它在一定程度上清算了日本的军国主义罪行,符合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另一方面要看到由于美国的干涉,因此对其审判并不彻底,对今天的日本及国际形势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他刚即位时,便下诏书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惠帝又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为了促使人口增加,惠帝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每人交一百二十钱,即为一算。对于原来限制商人的政策,惠帝也大大放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惠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初年的经济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其次,在文化方面,惠帝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他在公元前191年,将“挟书律”废除。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惠帝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为儒家被汉武帝确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惠帝在很短的皇帝生涯中,还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当时西汉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长安城的国都形象急需完善。于是惠帝决定整修长安城,在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工,到前190年完工。整修后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罗马城外,没有再和长安相媲美的城市了。长安城共十二座城门,每面城墙有二座,每个城门又分成了三个门道,右边的为入城道,左边的是出城道,中间的则是专门供皇帝用的。

——摘编自《爱历史·汉惠帝刘盈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汉惠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惠帝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由少到多,其认知也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种看法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英国社会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最终会达到“理想状态”。而人类社会要达到理想状态,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他解释说,人们的素质不同,强者富有竞争力,因而能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和有产者,弱者由于无能懒惰丧失竞争力,只能成为贫穷的劳动者。他反对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认为政府的作用就是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使人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摘编自吴于廑等著《世界史》

材料二张东荪(1886~1973年),中国哲学家。他在1919年发表《第三种文明》一文,曾指出,人类文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习惯与迷信的文明,是宗教文明;第二时期,自由与竞争的文明,是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文明;第三时期,互助与协同的文明,是社会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文明。他还认为中国应倡导第三种文明,而不应提倡第二种文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资本主义”已到了末日,因为“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阶级悬隔愈大一天,社会会发生爆裂”,“国家主义存在一天,武力则愈加强悍一天,结果没有不发生惨剧的。”

——摘编自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位人物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人物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对张东荪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原创)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

A. 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    B.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 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    D. 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

 

查看答案

(原创)17876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

A. 采用共和政体    B. 颁布成文宪法    C. 修改邦联制度    D. 构建分权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