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

《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 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B. 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

C. 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

D. 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 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可知在魏晋时期通过学校试经也可以入仕,正确选项是D项;A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史》记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

B. 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

C. “都省”指中书省,“省官”指地方行省的长官

D. 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

 

查看答案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查看答案

《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A.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

B. 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 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D.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查看答案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在此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学者罗振玉在评价某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这一制度

A. 最早开创于夏商时期

B. 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C. 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

D. 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