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C.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没有解释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这使得中国传统农业收益大大高于欧洲,故B项正确;对农业的重视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宗教黑暗统治不是欧洲单产低下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发达的农业·精耕细作 【名师点睛】本题以中西粮食产量的对比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 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通过劳动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管理的规范、农田水利的兴修等都是精耕细作的表现。古代农业生产模 式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也是全国卷以及各地方卷命题的高频考点,我们平时复习时要注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材料二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查看答案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 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 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 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