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这说明要让不同的学术问题相互争鸣,不在学术问题上搞集中统一,这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所以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石门县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 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 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 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 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思路历程。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现代思路历程既有碰撞分化又有融合,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一个西学东渐而非东学西渐的过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近现代思路历程不是历史的倒车,即不是回归传统之儒学的过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近现代思路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 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 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 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解读题干材料,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国鉴于苏俄的成功,而学习苏俄,主题是以俄为师,故,B项,说法客观,符合题意;蒋介石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A错误。C项,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说法错误,当时的主流思想,要有的话,应该是新三民主义(1923年这一时期,还是孙中山时代,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表述错误,国共直到1924年国民党一大才实现合作的;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现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 “中体西用”思想

B. 基督教平等思想

C. “大同社会”思想

D. “均贫富”的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A项“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收了西方基督教思想,故B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教”吸收了儒家大同思想,故C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D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6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题分项版专题2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 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 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 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

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材料文字“狂信派”、“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说明排斥西方文明。A项表述属于维新派主张法治的思想,是对西方文明的借鉴,排除;B项表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排除;C项表述承认中国与西方相比的差距,不是消极态度,排除;D项表述属于顽固派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排斥,坚守传统伦理道德,正确。故选D。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6届河南郑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 “中体西用”思想

B. 基督教平等思想

C. “大同社会”思想

D. “均贫富”的思想

 

查看答案

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 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    B. 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

C. 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D. 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人民服从国家与政府的管理其实只是服从公意而已,国家与政府也只能按照公意来行使自己的权力,故公意这个概念的提出就为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的理论提供了基础,C项正确;权力制衡强调立法、行政等权力部门之间的制约与平衡,这与卢梭所说的社会契约论无关,排除A项;卢梭指出每个人都有天然自由,公意是人们自愿转让的结果,因此社会契约论与天赋人权说没有冲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个人对公意的服从的本质内涵,而不是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排除D项。所以选C

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根据该题的关键词公意可知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为人民主权说的奠定理论基础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中学联盟]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却被任命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军队,他只会给那些他所不愿毁灭的人带来毁灭,同时使他自己也蒙受羞辱和痛苦”。下列观点与之最接近的是

A.韩非子:“废常尚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

B.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C.墨子:“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D.黄宗羲:“缘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苏格拉底表达的是“专家(精英)治国”的思想,四个选项中孟子强调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专长,与其意思接近。韩非子的观点刚好与孟子相反,反对“尚贤”,强调“法治”;墨子强调的是“尚同”;黄宗羲主张君与臣共治天下。故选B

考点:古代中西方的思想

点评: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2-2013学年河南安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 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    B. 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

C. 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D. 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