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但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嘉庆二十一年(1811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因素是

A. 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D. 传统的朝贡贸易政策

 

D 【解析】A项不是根本原因;乾隆和嘉庆时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选项无法体现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排除;C选项是对材料的表面理解,不能反映出实质问题,排除;根据马戛尔尼“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阿默斯特“试探通商问题”“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体现出清朝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的朝贡贸易政策,故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唐代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A. 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B. 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

C. 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D. 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

 

查看答案

从敦煌发现的唐朝户籍残卷证明,唐代宗(唐玄宗孙子)大历年间及此前的户籍,都注明某户人口年龄黄、中、丁、老以及应授田和授田中的永业田、口分田等各若干亩。而大历以后户籍,虽注明年龄,而无黄中丁老之别,只言“都授田”或“授田”若干,而无口分、永业之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兼并造成均田制破坏    B.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C. 户籍田亩制度被严重破坏    D. 安史之乱严重破环了土地制度

 

查看答案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

A. 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 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C. 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 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原因。

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

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2)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因为哪些因素从而没有走向近代化。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为了级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南京全城鸣笛致哀,并组织开展青少年公祭诗歌朗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2年l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了所谓的“史汀生主义”,它规定,凡有损中国独立和领土完整、违背“门户开放”政策的条约,凡使用违反《巴黎公约》的手段而造成的条约,美国一概不承认。这一规定几乎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因为日本军队只对优势力量起反应,而当时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得可以勇敢地与在远东的日本相对抗。此外,所有西方政府都为紧迫的国内问题所烦扰。

一一《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些陆军医院都非常简陋,不卫生,完全谈不上舒适。伤兵们就穿着他们肮脏的烂军衣躺在硬邦邦的木板上,有的就只能在地上躺着。被单是稀有的珍品,蚊帐在夏秋季应该是必需品,但几乎没有。食物也非常差。有许多地方,米不多是唯一可食的东西。伤兵每人每天有两角钱的给养,完全可以买来一些较好的食物,而且有些医院确实这样做了,可是更多的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克扣这两角钱。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连足够暖和的毛毯或睡褥也没有。

——【英】弗雷达·阿特丽《扬子前线》(外国人看中国抗战系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史汀生主义提出的相关中国和世界历史背景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弗雷达·阿特丽眼中的中国的抗战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