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在抗日爱国思想支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在抗日爱国思想支配下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为民众自发的抗日领导组织。深刻认识到民族危在旦夕的东北民众与东北官兵,纷纷组织起“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大刀会”等(统称为抗日义勇军),高举起抗日义旗,奋起自卫。其燎原之火使得工人、农民、商人、爱国知识分子、爱国富商乃至地主胡匪都参加到自发的抗日斗争中。据不完全统计,至1932年初,聚集的抵抗人数约50余万人,如果包含各阶层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斗争的则达百余万人。

——摘编自《从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衰看其斗争特点》

材料二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地工农群众的声援下,不到两年时间,中共满洲省委在东满、南满、吉东、北满等地创建了十几支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东北迅速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为骨干的人民革命军。至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0个军、1个独立师,共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搞编自《抗战时期中共对东北的经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起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抗日形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中国人民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意义。

 

(1)特点:自发成立的抗日组织;参加的阶层广泛;人数多,规模大;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 背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民族危机严重;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高涨 (2)变化:由自发的抗战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组织的抗战。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鼓舞和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1)特点:根据“民众自发的抗日领导组织”“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各阶层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斗争的则达百余万人”概括特点。背景:根据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东北民众的爱国热情等回答。 (2)变化:根据“使得工人、农民、商人、爱国知识分子、爱国富商乃至地主胡匪都参加到自发的抗日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概括出变化。意义:从东北坚持抗战对日本、整个抗战形势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名师点睛】 (1)第一小问,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括总结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民众的爱国热情等。 (2)第一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第二问,从东北坚持抗战对日本、整个抗战形势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

A.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    D. 成立欧洲共同体

 

查看答案

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该演进历程反映了

A. 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

B. 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 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 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

 

查看答案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两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 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C. 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达成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B. 打破西方封锁拓展外交空间

C. 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

 

查看答案

“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