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B. 打破西方封锁拓展外交空间

C. 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

 

B 【解析】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参加国都有资本主义国家,故A错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外交活动有利于打破西方封锁拓展外交空间,故B正确;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D时间不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参加国都有资本主义国家,但中国仍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并没有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查看答案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新中国

A. 试图摆脱两极格局的影响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查看答案

1950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

A. 促进了中苏经济一体化    B. 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推动新中国经济建设顺利开展

 

查看答案

“自从一九四九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材料中“来往断绝”的局面结束于

A.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1987年台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C. 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 2008年两岸实现直接通商通航通邮

 

查看答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

A. 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 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D. 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