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

A. 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 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D. 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规定,各级人大选举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各级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体现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见此规定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故选D。A、B、C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增强法制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的《选举法(第五次修正)》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根据人口数计算确定的名额数、相同的地区基本名额数和其他应选名额数构成”。该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 人口比例和地区平等原则    B. 城乡一致和人口比例原则

C. 一人一票和同票同权原则    D. 地区平等和机会均等原则

 

查看答案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 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 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 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 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查看答案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是指

A. 制定了l954年宪法

B.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D.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查看答案

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A. 用两个政权并存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    B. 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C. 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D.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查看答案

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最终演变为一场革命事件。这一事件使俄国

A.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C. 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D.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