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

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首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 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C. 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 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A 【解析】据材料“1984年之后……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选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在1992年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A. 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 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D. 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

 

查看答案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

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查看答案

1958年,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为267亿元,比上年的138亿元增加97%,相当于“一五”期间投资总额550亿元的一半。这

A. 有利于重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B. 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

C. 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 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查看答案

1953年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2800多个增加至9300多个,其产位占中央和地方管理工业的49%。与此同时,国家对煤炭、钢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

C. 提高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全国各收复区的日伪产业,国民政府派出大批军政官员前往接收,一时间各种接收机关林立,仅平、津、沪、杭四地就有此类部门175个。这一做法使

A. 民族工业迅速恢复发展    B. 官僚资本开始出现

C. 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衰落    D.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