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甘地是印度的“圣雄”,在印度民族解放中采取了独特的斗争方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甘地是印度的“圣雄”,在印度民族解放中采取了独特的斗争方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我之所以信赖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是因为通过它,我可以为那些处于半饥饿、半雇佣状态的妇女提供工作。我的想法是让那些妇女纺纱,用这些纱织成土布后再用作印度人的衣料……这场运动无论如何都不会带来任何害处。

——莫·卡·甘地《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

材料二大批法国、瑞士和意大利人在每个车站聚集起来欢迎他。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理解了甘地的话:“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实施手纺车运动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特方式”(除手纺车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采取这一方式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种独特的方式反映了甘地怎样的精神追求。

 

(1)目的:解决饥饿贫困问题;实现印度经济自主;实现印度自治。 (2)表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绝食等。 原因:减少暴力给社会带来的苦难;印度的国情;甘地的个人因素。 (3)追求:仁爱;追求真理。 【解析】从“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将手工织布机或纺车描述为解决印度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帮助印度民众摆脱日益严重的贫困局面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帮助印度实现自治”结合所学从解决贫困、实行经济自主和自治角度回答。 由“。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会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结合所学可知独特方式是实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合是所学知识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文明不服从;绝食等方面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苦难、印度国情和甘地个人原因几个角度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可知这种独特的方式是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合所学甘地的思想从仁爱真理两个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的总称,它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邑(婺源)习俗每喜远商异地,岂果轻弃其乡哉!亦以山多田寡,耕种为难,而苦志读书者又不可多得。是以挟谋生之策,成远游之风,南北东西,本难悉数,而始而经商继而遂家者,则有迁清江浦、湖南、广西、成都、金陵、繁昌、桐城、蔡田等处。

——婺源《碴煌洪氏统宗谱》卷59

材料二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席丰履厚,闾里相望。其上焉者,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宗睦族,收贫乏。下焉者,则但侈服御居处声色玩好之奉,穷奢极靡,以相矜炫已耳。

——《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

材料三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有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是也。……清代盐商歙县人汪应庚除重建平山堂外,还斥巨资修建西园、平楼、蜀冈万松亭等园林和亭台建筑设施。乾隆二年,盐商祁门人马曰琯一人独捐2400两白银疏浚扬州广渠门至便益门的街道;扬州康山南河下至钞关北地势低洼,街衢易积水,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更是独立出资为其易砖为石,铺垫了石板路面,还斥资修造了虹桥等等。……在扬州的徽州盐商周围,集结了大批学者和丈人,明代休宁商人汪新经商于扬州,既雄于赀又以文雅游扬缙绅间,芝城姜公、金公辈名儒巨卿皆与公交欢。

一一摘编自卞利《无徽不成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婺源徽商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商的商业地位,并据徽商资本的流向指出其本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徽商对扬州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徽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摘自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对战后世界蓝图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的主要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际力量对比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这一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髻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

A. 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

B. 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

C.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D.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查看答案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查看答案

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 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 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 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