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为此,解放军实施了

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    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

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造成了中原兵力空虚,为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提供机会,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全面防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重点防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军实施的是战略反攻而非战略决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正确判断出材料考查的是挺进大别山,而挺进大别山则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以来,民族主义成为拯救国家危亡的一种途径,在学术层面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更逸论将‘中华民族’ 这一概念推广给全国民众。直到——爆发后,形势才出现彻底扭转,空前的团结使中华民族主义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终于成为全国民众认可的精神坐标。”材料中空缺部分是

A.鸦片战争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查看答案

历史地图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

A. 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 中国革命形势由高峰转入低潮

C. 中国革命中心由一个变为若干个

D. 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到御侮

 

查看答案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认为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价值。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 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B. 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查看答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