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彼此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入狱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

 

(1)原因:晚晴政治腐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 (2)简评:抵抗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主张学习西方,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镇压太平天国,体现了其阶级局限。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被捕入狱”得出晚清政治腐败,据材料中“鸦片战争期间”“1843年”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据材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得出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据材料“1843年”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得出抵抗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据材料“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得出主张学习西方,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据材料“剿粤匪之乱”得出镇压太平天国,体现了其阶级局限,结合所学,从正反角度回答即可。 解决本题的几个关键:1.审设问,明确设问“原因”、“简评”;2.阅读材料和提出关键信息,如材料的关键信息“积极备战”“被捕入狱” “鸦片战争期间” “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 “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等;3.联系所学知识,准确运用材料和课本语言;4.组织答案,按设问要标明答题项“原因”、“简评”等,做到分点作答,语言表述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莫斯科在亚洲点燃的“一把火”,正是战后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对苏联的排斥,促使斯大林必须将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以此压制日本。

——摘编自《朝鲜战争背后:斯大林想借三八线占领日本》

材料二

朝鲜战争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持续至今。朝鲜战争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抗美援朝战争又改变了新中国的地位。直至今日,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里的局势变化仍然关乎我国的安全。

——摘编自徐焰《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淳安,地瘠民贫,所产只有茶、竹、杉、柏。田亩悉归豪右,穷者卒岁不粒食,百姓“疾苦万状”,“民之逃亡者过半”。海瑞下民间,访其故。盖由于赋役不均,浮粮数多,大户转嫁。“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产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不均之事,莫甚于此。赔貱(赔垫,赔补)则困苦,困苦不堪,相继逃亡,皆虚税所压为之,不可不加意也”。又淳安位于新安江下流,诸官舫日五六次,夫役迎往,费不可支。于是定《兴革条例》三十六项,悉心规划,认真清丈土地,度田定税,均平赋役。同时雷厉风行清查积弊,严行革除一切陋规,裁冗费,革冗役,息词讼,惩贪官,肃吏治,民困渐苏。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瑞改革的内容并予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史称“南北榜事件”。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的新方法不仅在科学中彰显威力,而且也被积极引进到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乃至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汉金斯指出,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文学中出现了,但是却得到迅速成长的自然哲学的支持。自然哲学进步的途径,就是自然哲学家使用牛顿的方法,去完成牛顿的研究计划。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科学”,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

——摘编自程智强《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国中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新文化运动,就是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帮助国人摆脱专制主义束缚,为实现真正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牛顿主义”的核心含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主要反映当时苏联

A. 抵制欧美国家的倾销    B. 农业为工业做出牺牲

C.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