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禁兵把持于内,藩镇偃蹇(骄横)于...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禁兵把持于内,藩镇偃蹇(骄横)于外,唐朝的政局,终已不可收拾,遂分裂而为五代十国。”北宋初,宋太祖大力整顿兵制,加强中央兵权。宋朝兵之种类有四:曰禁军,是为中央军;曰厢军,是为地方兵;曰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曰番兵,则系异族团结为兵。“太祖将厢军之强者,悉升为禁军,其留为厢军者,不甚教阅,仅堪给役而已”,所以军队的重心,实在禁军。与之前府兵制相反,宋朝兵民分业,士兵全部招募,平民出饷以养兵,募兵专务训练战争之事。宋初,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分立,合称“三衙”,三衙分掌禁军,兼领厢军,“天下兵柄尽在焉”。但是,三衙却只管统制训练,不及其他;武官选授和军队的调发则由枢密院掌管;军队出征时又往往不用三衙将帅,而临时任命其他官员为统帅,事定以后,兵归三衙,将还本职。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兵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兵制改革的影响。

 

(1)内容:兵种多元化,以禁军为重;推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领兵权、调兵权及战时统兵权分离。 (2)影响:积极:兵权收归中央,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5分) 消极:军队统、管体制复杂,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军队战斗力低下;军队数量膨胀,形成冗兵、冗费局面;导致地方军力虚弱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详细介绍了北宋兵役改革的背景和内容,所以回答本题的关键就是从材料中的到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材料中题干明确要求不得直接照抄材料,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整理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北宋兵役制改革的影响材料中已经给出了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进行整合。但是我们还要从所学知识来进行系统分析,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一面,也要承认它的弊端,所以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一事实,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宋兵役制改革·内容和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方中心主义所导致的“冲击——反应”模式,在思维上是简单的二元论逻辑。类似的简单的二元论概念还有“传统——现代”,“进步——落后”等等。从这些对立的概念出发,我们容易轻易地得出一些过于简单化的结论,堵塞了进行进一步实证研究和进行多元化思考的可能性。

我不否认近代以来中国一次次被迫对外来的冲击作出反应。中国人在近代的“反应”无论从目标还是从手段,都是典型的中国本土的。中国社会内部的张力和中国人的自主选择最终决定中国的命运。换言之,西方(或外部)的冲击能影响中国的进程,但不能决定中国的前途。

——摘编自李扬帆《晚清对外关系研究若干问题再思考》

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评析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官僚制度,为中华帝国的数千年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组织基础。中国式官僚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权与官僚权力共存并用,当代学术界称之为“君主官僚制”。在君主官僚制中,官僚体制是依附于皇权统治基础之上的,皇权与官僚权力有着等次分明的主从关系。由于国家治理的规模,皇权的统辖权只能以官僚体制代为行使;官僚体制为皇权提供组织基础和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发展出一套等级有序、稳定运行的组织机制。这些官僚组织机制常常与皇权利益分离,正是在君主与官僚互为依赖又互为钳制的矛盾中,君主专制体制产生了活力。

——摘编自周雪光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这是我国引进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尝试。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指按资历或劳绩授官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管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

——摘编自姚琦论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与专制皇权的关系,并结合唐代政治有关史实予以分析说明。(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11分)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其历史背景是

A.抗日战争彻底胜利

B.中共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

C.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

D.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查看答案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抗战是一场持久战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中国国力强于日本

 

查看答案

1926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的主要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这一方针

A.适应了国民革命新形势

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农村

C.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D.是应对国民党右派的紧急举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