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

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871~1913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的作用,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它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二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时间

成就

地位

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嫦娥”绕月

探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世界第四个掌握绕月探测技术的国家

2010年10月31日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

北斗卫星

定位系统

2000年10月31日 

北斗导航卫星一号

世界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2000年12月21日 

北斗导航卫星二号

2003年5月25日 

北斗导航卫星三号

2008年2月

北斗导航核心芯片

“领航号”正式诞生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四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同时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给“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颁奖词是: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中得出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述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

 

(1)英、法、德、美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科学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2)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世界领先;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国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和奉献精神,科技创新,刻苦钻研、不畏艰难。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中可以看出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的过程;从材料“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的作用”中可以得出科学的作用。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载人航天工程”““嫦娥”绕月探测工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世界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可以概括出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关于中国共产党诞辰二十八周年的纪念邮票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并指出三民主义的核心,分析其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4结合上述内容,请你就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主题词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三

结合下图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四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3透过材料三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

 

查看答案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有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材料三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的,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中体西用”的评价。

 

查看答案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D.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查看答案

马克思称古希腊某位哲学家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自己这一命题上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C.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D.他使哲学开始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