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国民党”成立于辛亥革命之后,此时清政府统治已经结束,帝制被推翻,排除AB;材料提到“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这表明孙中山先生已经明确表明反帝主张,材料侧重于“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因此D符合题意;C项不是材料的主题。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思想飞跃 【名师点睛】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1、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 2、民权主义中都主张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但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享有的范围很空洞,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享有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中都主张平均地权,但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民生主义更多地关注了民众的生存问题。总之,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查看答案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查看答案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初,中国有学者指出“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做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换得的竟不是当初所期待的。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下列不属于“沉重的失望”的是

A军阀混战日盛一日

B.尊孔读经成为潮流

C.君主专制愈演愈烈

D.政党政治沦为工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