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说明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而由“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秦国墓葬突出体现君王的地位,且非君王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综上述分析得出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因此C的表述符合题意。由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A错误;B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准确理解 【名师点睛】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复习时把握一个“核心”、注意两个“内涵”、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核心”:皇权至上。 两个“内涵”: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三个“特点”:①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②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③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此司法原则

A.确保了明代司法公正              

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              

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的食盐专卖体制继承明代而来,实行官督商销的“纲盐法”,即部分盐商在清朝初年一次性买下某个产盐地永远的食盐发销权,再由盐商通过购买政府的“盐引”实际就是食盐专卖许可证和纳税凭证,据盐引赴盐场提盐,再将提到的食盐运往指定地区镇售,不论何种盐商都是世袭垄断的。该体制在道光年间弊端严重:盐商一方面在商品经济中充当高端消费者,一方面饱受清政府各级官员甚至是皇帝本人对盐商的各种摊派,这都增加了盐商的运营成本。这些导致了官盐无力与逃税的私盐竞争,私盐泛滥严重,官盐严重滞销,亏欠国家大量盐课。这一情况在两淮地区尤为严重。

——喻大华《道光皇帝》

材料二

陶澍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淮北盐场实行“改引行票”的盐法改革,取消各种盐商对销售食盐的垄断权,盐场设官收税,只要照章纳税,任何人均可领取“票”证,运盐到指定区城,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销售,手续简便且没有官府盘剥的空间。票盐法实行后,大量私盐贩子照章纳税、凭票合法贩盐,这种开放的自由竞争使盐价降低,销路畅通,政府税收增加,私盐自动绝迹。两淮盐政原本亏损七百多万两,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但经陶澍改革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1831—1837,两淮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      

——许檀《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食盐专卖体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陶澍推行盐场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查看答案

表2北京市东城区部分地区地名演变

明清时明

清末民初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王府大街

莫瑾循①大街

王府井大街

人民路

王府井商业步行街

江米巷

Leagtion street使馆街

东交民巷

反帝路

东交民巷

台基厂二条胡同

俱乐部路

台基厂二条

永革路二条

台基厂二条

 

EastMarket东市场

东单菜市场

东单菜市场

东方新天地商场③

注:①英国人,《泰晤士报》驻华记者,长期担任北注政府政治顾问。②1917年由法国人建立,有大量外国商品销售,是当时京城少有“高档购物中心”。③21世纪初合资兴办的亚洲最大综合性商业建筑群之一。以“近现代历史发展与地名变化”为主题,对表2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发展而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分别登记,地方官对所掌户籍和赋税要造册“上记”中央,以查考其政绩,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秦朝时,将户籍制度统一起来。按不同情况区分了不同的户籍,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度;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有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也有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有时还有身高的记录。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迁时必须审核,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成文法典的公开而布之于众。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式。西汉时期,承袭了秦朝的户籍制度。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度等有力措施,从而使户籍管理更加完善和周密;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并且按一家一户的原则未登记和管理户口,开始实行户赋和口赋相结合的算赋和征赋制度,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止了旧的户籍制度,建立了新的户籍管理制度。1951年,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制订的全国城市户口管理法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之安全及居住、迁之自由。1955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建立经济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此时的户籍制度还是以人口统计为主。随着肃反、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政府开始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章、条例,户籍制度日渐形成城乡有别的二元结构。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这种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由此带来社会权益和保障的不同,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由此正式确立。2014年6月6日,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改革户籍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2016年9月19日,中国大陆31个省份全部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部分地区放宽落户条件。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并分析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当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其意义。

 

查看答案

图示柱状图显示了苏联经济增长率与世界的比较,其中两次出现负增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破坏          

B.经济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C.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           

D.苏联经济模式固化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