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下列反映秦始皇事迹的信息来源中,最为可信的是( ) A.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B...

在下列反映秦始皇事迹的信息来源中,最为可信的是(   

A.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B.秦兵马俑的考古发掘

C.司马迁的有关叙述                  D.历史学者的著作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姜女哭长城是历史传说,历史传说不一定真实可靠,排除A;秦兵马俑的考古发掘是研究秦始皇事迹的实物史料,非常可靠,B正确;C和D都属于历史学者的著作内容,可靠性略低于实物史料,故排除。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四:“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

(2)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

(3)概括说明材料三、四分别从什么视角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古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非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儒、法政治主张各是什么?两种主张在目的上有何相似?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以上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沉浮。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其真实用意何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有何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孝悌者也, 其为人之本也。

——《论语》

材料二: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下图分别是“仁”字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请回答:

(1) 孔子“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3)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

(4)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查看答案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