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

B.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

C.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D.百家争呜局面的最终结束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吏为师”是秦国暴政的手段之一,反映了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以师为吏”强调教化,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A项正确;从“以吏为师”到“以师为吏”,反映了对知识分子作用的重视而不是加强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和黄老之术无关,故C项错误;D项没有体现出变化,故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从另一方面,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勤奋好学也有积极作用。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诏川峡、广南、福建转运使提点刑狱官察部内僚吏,有贪墨不法、惨刻用刑者以闻”。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又诏:“三京,诸路大辟罪,狱既具而非理致死者,委纠察提点邢狱官察之。”庆历七年1047年,指令转运、提邢二司:“每巡历至州县,先入刑狱中询问罪人。其有禁系人身死,仰画时具检验状申二司点检,如情理不明,有拷擦痕,立即便取索公案差官看详,依公施行。”这表明北宋

A.监察工作已经法制化系统化

B.通过加强监察促进司法公正

C.干预司法过多,失去独立性

D.地方冤狱过多司法审判混乱

 

查看答案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一;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查看答案

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查看答案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贲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

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是一个学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1)材料一反映了商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

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荀子》

(3)据材料三,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他们的思想又有何一致性?(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思想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