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监察制度创设的初衷是为防止地方叛乱,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往往是把若干邻近地区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监察区,由中央定期派遣官员巡视,后来,这些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这说明了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是中央集权在起作用。所以答案选A。经济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区域调整是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所以排除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分权不断削弱,因此C说法有误,排除;监察区不属于疆域领土问题,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与行政区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说法

A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遵循了西周的宗法制度精神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衰读之词”,美国作家和老兵海明威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丹尼斯·舍曼《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的幸存者为何被“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为何说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中国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引自《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建设上,应力避过右和过左的倾向,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但目前更严重的是忽视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左”的倾向。

——引自《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

(1)概括材料一、二指出中共在政权建设上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