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还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摘编自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法治思想:为民立法;必须坚持实行法治;建立独立的立法机构;司法独立。(6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 (2)民主思想: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得出为民立法;“必须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得出必须坚持实行法治;“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得出建立独立的立法机构;“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得出司法独立。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可见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背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梁启超·梁启超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衰读之词”,美国作家和老兵海明威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丹尼斯·舍曼《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的幸存者为何被“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为何说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中国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引自《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1931年)

材料二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建设上,应力避过右和过左的倾向,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但目前更严重的是忽视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左”的倾向。

——引自《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

(1)概括材料一、二指出中共在政权建设上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卑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所以商人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有崇高身份的象征。

——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徽商财富流向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欧商人的主要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根源。

(3)综上所述,概述商人群体对近代社会转型作用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