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92年11月,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国有针织企业——重庆针织总厂,连续6年亏损后...

1992年11月,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国有针织企业——重庆针织总厂,连续6年亏损后,被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成为大型国企破产第一家。此举说明了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依法破产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

C私营经济冲击了国有经济

D国企破产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D 【解析】 试题分析:早在20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排除A。仅凭重庆针织总厂的例子不足以说明依法破产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B项明显以偏概全,排除。题干没有涉及私营经济,排除C。1992年我国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重庆针织总厂连续6年亏损后破产,适应了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需要,故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这一公报的发表

A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给祖国统一大业提供较好契机

C促成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D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重要砝码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

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查看答案

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A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B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C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查看答案

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查看答案

1927年,广州起义爆发时,陈独秀认为“以群众力量扫荡国民党,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到”。中央则答复:“说某地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的时机已到,固然是错的,但是简单的说,以群众扫荡国民党而夺取政权的时机还未到,则亦有语病”。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无意改变当前形成的革命道路

B坚持苏俄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无力控制中共内部的矛盾分歧

D在民主革命初期极为保守的政治策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