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因此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A项错误。甲午战争之前国家的政策仍然为重农抑商政策,C项明显错误。D错误,因为农业经济为主导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B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C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D是基于美国总统里根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后提出的

 

查看答案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查看答案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查看答案

受惠于下图所示之古代发明的行业是(    )

 

A农业

B纺织业

C冶铁业

D陶瓷业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我国开始以煤为冶铁的燃料,始于(    )

A商朝

B汉朝

C北宋

D南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