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耕织”“做兵”指小农经济,而“无耕”“无救”“无成”等可知是在说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破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C项太绝对;D项与材料无关。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查看答案

受惠于下图所示之古代发明的行业是(    )

 

A农业

B纺织业

C冶铁业

D陶瓷业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我国开始以煤为冶铁的燃料,始于(    )

A商朝

B汉朝

C北宋

D南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摘编自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摘编自《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的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