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摘编自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摘编自《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的和国际的视角分析其合理性。

 

(1)特点:①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②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原因: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②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表现: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影响:①欧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加剧,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 ②同时也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变化及方略:①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合理性:①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历史经验;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的加强提供了机遇。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及材料“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归纳总结其特点“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联系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结合所学及材料“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可概括出其突出表现“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回答其“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依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 今年,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回答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回答后一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丝绸之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地位与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20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百年巨商》

材料四: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据材料四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次演说中强调,“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西欧成为“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是(    )

A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C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

D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扩大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组织数量变化统计示意图。下列对此示意图说明正确的是(    )

 

A区域集团化加剧了世界日益割裂

B反映了全球闯贸易壁垒日益消除

C说明世界国家间的政治同盟增多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自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拥有2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

A美、加、墨三国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C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D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