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与汉代商业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及条件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发展:商业不断发展,商税逐渐成为政府重要收入来源;商业地位重要。 新变化:出现纸币;城市中打破坊市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等等。 (2)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 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4分) 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等等。(4分,任意四点)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概括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可知宋代比汉代商业不断发展,商税逐渐成为政府重要收入来源;商业地位重要;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新变化。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其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 个”“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概括得出;第二小问,依据材料“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可分析出原因。第三小问围绕关键词“有利于”,主要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回答。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汉宋明的发展状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雅典的监察制度赋予公民很大的监督权,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雅典并没有独立的专门检察机关出现,在监察体制上呈现着一种多元化的局面。

(1)根据材料一的具体表现,指出希腊国家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监察制度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写出两个中国古代的监察机构或官职。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姜缩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如何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除立法权外,还有非常广泛的监督权。……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建立了与此类似的监察机关和监察制度。这种新型的行政监察制度,如果纯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而言,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监察制度的一大进步。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监察制度的新发现,并说明民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放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决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   

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教训

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 “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 1946 1949       B. 1952 1956

C . 1966 1976       D. 1978 1982

 

查看答案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B.经济停滞,人民贫困

C.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D.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