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联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施恩于宗族子弟,强化血缘宗亲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完善地方管理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图”即真实目的。把一个诸侯国分为若干 个列侯国,实际上削弱了诸侯的力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D项表述正确。但A项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B项不是汉武帝的主要意图,不是缓和,而是要加强管理,故排除;C项与真实意图想法相差甚远,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推恩令 【名师点睛】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是为了解决西汉初期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郡国并行制并未能巩固西汉政权,所以这一体制并未推行太长时间即被废除。有关郡国并行制的考查还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对应的制度是( C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二制 D. 行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文景之治

C. 靖康之变           D.武王伐封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舷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

材料三     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

(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己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重构              B.世界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C.发展中国家正在超越发达国家            D.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  

 

查看答案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瓦解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