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作者阐述的是隋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它依靠成就作为选择官员的标准,使大量的是庶族可以通过考试进入统治阶层,加强了中央的统治,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C正确。AD是地方管理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察举制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具有明显的封闭性,排除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汉到元的政治体制的演变 ·科举制 【名师点睛】科举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 A巩固统治; B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C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 (2)消极影响: A儒生成为专制政体的奴仆; B儒学成为奴化臣民的工具; C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刘邦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郡国并行        B.采用黄老之学

C.设置刺史        D.内外朝制度

 

查看答案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查看答案

A. 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 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 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明代中期,各地书院兴起,士大夫讲学之风日行,各种新说层出不穷。万历年间,李贽在湖北麻城书院讲学时以“异端”自称。他嘲讽孔子并非圣人,认为人人都有权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断。……张居正对讲学“特恶之”,万历七年(1579年),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讲学、毁天下书院。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政治家。张居正对旧制度修修补补,使其得到加固,如同给垂死的旧制度服了一剂强心剂,延缓了它的寿命。但是,通过加强专制巩固旧制度,是与当时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张居正死后,社会变迁的潮流如同洪水冲决堤岸,不可阻挡,明朝历史进入了转型期。张居正成了最后的卫道士,历史走向了他的反面。

——毛佩琦《张居正的历史作用被夸大了》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末怎样的社会思潮?张居正反对讲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等各有解读;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   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   迪南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左凤荣《2014不是1914: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的和平为何更为持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