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粉碎了一个皇权”可知,作者肯定了辛亥革命在在民族、民权方面的成果。但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深感痛惜。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全面否定”,明显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B项仅仅提及了一个方面,排除;D项“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题干没有提及,排除。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概况及认识 【名师点睛】关于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解析】 (1)辛亥革命有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领异。(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各地的反封建斗争。(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最高水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主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

C. 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D. 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

 

查看答案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查看答案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进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