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主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

C. 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D. 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为君主立宪制,因此皇帝是国家元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宪法,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从而使帝国成为名义上实行君主立宪,实际上只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实行君主专制的“怪胎”国家,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内阁并非真正掌握行政大权,C项错误;依据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虽然作用很小,但它是民主的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概况及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查看答案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进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回答问题。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