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下划线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下划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顾炎武所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是指西周赋于封国之主权过大,最终形成指挥失灵,尾大不掉分裂之局,“郡县之制,其失在上”,是指自宋元明以来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造成地方无力施政的状况。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分析顾炎武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给予简要评价。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分析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是指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是指北洋军阀被推翻,蒋介石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近代化的角度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革命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三 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2分)

 

查看答案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毛衣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查看答案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幅对联上联嵌入三个国家名,下联则由三个城市名组成,表达新的意思。对联撰写的背景应是

A.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B.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查看答案

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比较,最易于产生分歧的问题是

A.谁来颁布               B.谁来交费

C.谁来征收               D.谁来制定

 

查看答案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