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告示,人们聚焦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1)态度一:喜悦(欢迎);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态度二:愤怒(反对);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同意。理由:“解放宣言”通过解放农奴,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或不同意。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准确归因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信息“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不难把握到“两种态度”,即喜悦(欢迎)与愤怒(反对)。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俄国1861年改革的中“农奴的自由状况”着手,分别展开分析和认知,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对材料观点表明态度,持“同意”或者“不同意”均可。其次,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分别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关于“同意”的论据,围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展开;关于“不同意”的论据,围绕“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具有极大的落后性”展开。论证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1861年改革·概况及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宗教改革的故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查看答案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 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 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 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 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查看答案

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因为康有为借助该书(    

A.考证儒家经黄典的真伪        B.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          D.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查看答案

“谁识书生能救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话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查看答案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