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的《人权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托马斯·潘恩的《人权论》主张天赋权利和代议制民主共和,他认为“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都不是好政府。”共和政府把为公众谋福利作为其目标。

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摈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并立即弥补简单民主制在形式上的各种缺陷以及其他两种体制在知识方面的无能。

——摘自《潘恩选集》

材料二   托马斯·潘恩认为,在共和政体下,国民具有制定宪法的权利,宪法是人民组成政府的法令,人民通过宪法授予一切管理国家的权力都是委托。宪法不仅是一种权力,而且还是人民对政府加以控制的法律。

(代议制政府)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一群人为了谋利就有权利开设或经营的店铺,而完全是一种信托,人们给它这种信托,也可以随时收回。政府本身并不拥有权利,只负有义务。

——摘自《潘恩选集》

材料三   托马斯·潘恩认为:美国的独立如果不曾伴随一场对政府的原则和实践的革命,而单从它脱离英国这一点来考虑,那就微不足道。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潘恩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潘恩所说的美国 “对政府的原则和实践的革命”?

 

(1)政府的目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保障公众利益);实行代议制共和国;宪法是政府权力的基础(政府只能在宪法规定范畴内行使权力;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主权在民。 (2)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国。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保证长治久安,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不以公众的利益作为其独一无二的目的,都不是好政府”体现政府的目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 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摈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体现实行代议制共和国;“一个建立在由社会产生的立宪政府据以建立的那些原则之上的政府,不能有改变自己的权利”体现政府只能在宪法规定范畴内行使权力。 (2)本题以潘恩思想主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需要考生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民主性来回答,答出史实并加以简单分析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潘恩(课标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

人口

新式武器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

世界大战

30多个

400万平方公里

15亿

飞机、坦克、潜艇等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

世界大战

61个

2200万平方公里

17亿

原子弹等

9000多万

40000亿美元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大量民田的官田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田赋沉重,给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官田属国家所有,官田税额数量高于民田。民田多归豪右,官田多留于贫穷。)为完纳苛重的赋税,农夫蚕妇,冻而织,馁而耕,供税不足则卖儿鬻女,又不足,然后不得已而逃。农民的贫困化和大量逃亡使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造成江南地区徒有重税之名,殊无重税之实。

材料二  宣德四年下诏对官田改科减征,官田纳粮一斗至四斗者减十之二,四斗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宣德五年派重臣周忱到江南督理税赋。推行粮长制改革:针对田赋征收过程中粮长私造大样斗斛掊尅百姓,周忱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简化粮长领、缴勘合手续;设立水次仓制度,令诸县于水次置屯,屯设粮头、屯户各一人,名辖收。严格税粮运输管理,设《纲运文簿》开列运输途中花销开支之数以备核查,杜绝运输途中粮长自盗或挥霍行为的发生;将原来军民各自运输的支运改为由民运至淮安或瓜州交兑官军、由官军接运至通州的兑运,百姓适当地承担官军运输中的给耗。推行平米法:户无论大小,田无论官民,一律划一加耗,结束了豪户不肯加耗的历史。后继者又推行税粮折银田赋附加税货币化或是田赋输纳方式的嬗变,在客观上都减轻了江南地区百姓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明中期的官田改革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明中期的官田税粮改革措施有哪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主要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辨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达尔文学说产生的社会影响。(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一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

(2)依据材料二,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查看答案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期,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的是(   

①喜欢画年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