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

人口

新式武器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

世界大战

30多个

400万平方公里

15亿

飞机、坦克、潜艇等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

世界大战

61个

2200万平方公里

17亿

原子弹等

9000多万

40000亿美元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

 

(1)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战争具有全球性;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战争惨烈,造成的损失惨重。(三点可得6分)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 背景: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地区霸权主义及美苏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不同:前半期的主流是战争与动荡,后半期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回答,材料一中 提到的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其变化可以从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范围和参加国家、战争过程中新式武器的运用以及战争的破坏程度等角度回答,即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战争具有全球性;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战争惨烈,造成的损失惨重。 (2)因素: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二中提到的三次战争,其中的阿富汗战争是美苏争霸期间苏联实行大国强权和霸权主义,入侵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则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是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战争,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所以这次战争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原因,也有海湾地区矛盾和冲突的原因。美国“9·11”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攻击行动,遇难者总数高达2996人,其原因主要是恐怖主义。所以结合上述三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即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背景:主要结合所学20世纪后半期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来回答,即两极格局逐渐瓦解这一大背景回答即可。主流:需要结合这两个时间段内,和平还是动荡为出发点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的原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江南地区大量民田的官田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田赋沉重,给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官田属国家所有,官田税额数量高于民田。民田多归豪右,官田多留于贫穷。)为完纳苛重的赋税,农夫蚕妇,冻而织,馁而耕,供税不足则卖儿鬻女,又不足,然后不得已而逃。农民的贫困化和大量逃亡使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造成江南地区徒有重税之名,殊无重税之实。

材料二  宣德四年下诏对官田改科减征,官田纳粮一斗至四斗者减十之二,四斗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宣德五年派重臣周忱到江南督理税赋。推行粮长制改革:针对田赋征收过程中粮长私造大样斗斛掊尅百姓,周忱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简化粮长领、缴勘合手续;设立水次仓制度,令诸县于水次置屯,屯设粮头、屯户各一人,名辖收。严格税粮运输管理,设《纲运文簿》开列运输途中花销开支之数以备核查,杜绝运输途中粮长自盗或挥霍行为的发生;将原来军民各自运输的支运改为由民运至淮安或瓜州交兑官军、由官军接运至通州的兑运,百姓适当地承担官军运输中的给耗。推行平米法:户无论大小,田无论官民,一律划一加耗,结束了豪户不肯加耗的历史。后继者又推行税粮折银田赋附加税货币化或是田赋输纳方式的嬗变,在客观上都减轻了江南地区百姓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明中期的官田改革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明中期的官田税粮改革措施有哪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主要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辨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达尔文学说产生的社会影响。(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一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以15-18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为该观点寻找三个历史依据。

(2)依据材料二,简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查看答案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期,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的是(   

①喜欢画年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韩三平是电影《建国大业》的导演,记者在采访他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代表大多数人的要求,这是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蒋介石失败、毛泽东胜利的根本原因。”最能体现共产党“代表大多数人的要求”的制度是(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