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98年,福建人黄乃裳为《大美国史略》作序,特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98年,福建人黄乃裳为《大美国史略》作序,特别强调华盛顿创立的制度在全世界的意义,认为:“一时所立国制,‘下令人民共商可否而后行,此囿天下万国所无,而美国独有也.于是以征伐得天下之风先于南北美洲绝其迹,而步美国后尘者,或立为民主,或改为民主,计美欧两洲今已二十余国,且变君主为君民共主,连欧、非、澳皆是,要皆华盛顿之体天立极,有以树厥风声耳。”黄乃裳认为,华盛顿开创的民主制度,不光对于美国、美洲,对于欧洲.而且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具有永恒的价值。

——摘编自熊月之《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  《独立宜言》的起草者杰斐逊在其《致沃尔特·琼斯博士》信件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价:整个说来,他(华盛顿)的性格是完整的,没有不道德的地方,在少数细节上漠不关心。说实在的,人品和时运从来没有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一个人造就成伟人,把他送入那些值得人类永远景仰的英雄的行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乃裳解读华盛顿形象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华盛顿的个人品质中有哪些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分析造就华盛顿成为“值得人类永远景仰的英雄”的时运有哪些?

 

(1)背景:十九世纪末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社会动荡不安;中国救亡图存的斗争屡次受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日益传播。(任答三点,9分) 目的: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向美国学习,实现民族独立,确立民主共和制。 (2)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淡泊名利,拒绝了当国王的建议,确立了美国的共和制。 “时运”:美国悠久的民主传统(从未经历君主制);美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追求;实行君主制的英国在美国的失败。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从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确立美国共和制、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美国民主制度以及开创总统不得联任两届的先例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调动知识与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美国悠久的民主传统,如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以及君主统治、美国人民最民主追求以及英国代议制模式失败的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华盛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艾奇逊对于英国的态度很不满意。他在1月23日时国务院高级官员们说,他考虑美英两国在朝鲜问题上会不会距离太大.大家都认为他该与英国大使弗兰克斯谈谈,实际上,弗兰克斯本人在两天前就在给贝文的电报里讲到,杜鲁门当局正受到舆论和国会的强大压力,逼它宣布中国为侵略者,它本身具有同感也无法阻止或推迟这一行动,因为它怕被指责为对共产党不够强硬。大使说如果联合国不把中国打成侵略者,美国公众就会对联合国失去信心,这样就将影响英国跟亚洲,特别是跟印度的关系。

联合国大会在2月1日通过决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打成“侵略者”。第二天,艾奇逊向那个内阁报告大功告成。南斯拉夫总统对来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帕金斯说,就他对苏联人心理的了解,他不认为苏联会做出任何要被世界舆论指责为侵略者的事。

——摘编自华庆韶《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材料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的作者入江昭认为:“如果21世纪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纪,那么它不仅是由国家间的均势成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或足山思想技术层面上的全球化带来的,而由通过超越国境的个人或集团的网络结构带来的可能性会更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宣布新中国为“侵略者”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视角分析21世纪人类和平的可能性。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庚子事变后,为挽救统治权的危机,避免迫在眉睫的主权危机,朝廷谕令施行“新政”立宪,开启政治体系内的调适性变迁,走君主立宪路径来建构现代国家。日俄战争的结局带给朝野立宪战胜专制的共识,新政立宪遂成时代潮流……作为变革反对者的朝廷守旧派遭受重创,恪守祖制拒绝变法已无市场,慈摇太后等戊戌政变的刽子手很吊诡地成为戊戌变法六君子的遗嘱执行人。

宪;(二)改革兵制,训练新军;(三)改革学制,提倡新学,派遣留学生;(四)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谕令施行“新政”立宪的背景。

(2)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说:“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根据材料二中清末新政内容,谈谈你对托克维尔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张居正于万历九年( 1581年)推广到全国。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粮,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这是明清延续的一大弊政,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中国赋税史张居正改革》

材料二  其一,张居正借助先帝威望,提出“尊王权”口号而变革,将改革的依靠力璧量定在皇帝而非人民,这是一大失误。诚然,在封建社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改革的成功至为重要。但自古以来,又有几个皇帝是真心赞成改革的呢?张居正如果以史为鉴,真正鼓动起民众的改革热情,形成强大的社会基础,皇帝即使要废新法,恐怕也会有所忌惮。其二,张居正大权在握,是他改革能取得一时成功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一时的成功使他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在统治集团内形成一个颇有实力的改革派群体,尤其要有能坚持改革,又具权力的领袖人物,使之成为一支保护改革、防止复辟的制约力量。他也曾物色人才,无奈看中的多为见风使舵之人,根本不可能继其改革之志。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积极影响。为什么一条鞭法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此你如何认识?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人们对世界政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若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对这一新的模式理解正确的是

A.造成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失衡         B.强调了国家间联合的重要性

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D.强调了新的意识形态的冲突

 

查看答案

有位学者提到:“这一时期是世界范围内旧力量的重组期和新力量的发展期,世界经济由西方主导的时代实际上已经终结。而东方逐渐走上全球舞台的前沿…… 恰恰是那些经常被指责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民主不发达的国家承担起了世界经济体系未来的重任。”他所提到的这一时期

A.两极格局形成              B.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