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法律条文)太密,庸俗之吏太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资历、身份)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于一(默守陈规)。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材料二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官员出国留学。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

(1)依据材料一,慈溪认为晚晴弊政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为革除弊政,新政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政的主要内容从教育角度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

3有人认为,清末新政是假维新,请你选取材料一、二内容予以说明。

 

(1)表现:陈规陋习,律文冗长;机构臃肿,官吏腐败,效率低下;因循守旧,人才缺乏,西方学习流于表面,未深入其根本。 政治措施: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2)内容: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制,派遣留学生(评价:废科举,设学部,促进了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派遣留学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3)假维新:材料一中慈溪主张“不易者,三纲五常;可变者,令甲令乙”,表明清政府只允许局部变革,但反对废除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显然,新政的目的不是维新,实现社会转型;而是笼络人心,缓和矛盾,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是假维新。 观点错误,真维新: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军制,编练新军;废除科举制,兴学堂;这些措施已经触及到封建体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庸俗之吏太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资历、身份)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于一例字(默守陈规)。”的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从维新变法的内容思考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并整理材料内容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官员出国留学。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的信息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高角度评价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与史料的评价能力。认为是假维新的依据材料一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维新变法的实质从“新政的目的不是维新,实现社会转型;而是笼络人心,缓和矛盾,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是假维新。”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真维新,依据材料二中“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并结合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进行作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历史改革·戊戌变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利”,“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A.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查看答案

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A法国《1875年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权利法案》

 

查看答案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这体现了该法案

A.受到《独立宣言》精神的影响

B.为联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D.确立公民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