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年艾格蒙特评论首相沃波尔:“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一评论表明
A.英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正式形成
B.英国首相形成了专制独裁统治
C.国王“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D.英国议会最终成为摆设,首相成为权力中心
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
A.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B.贵族与平民矛盾得以缓和
C.下院成为权力中枢 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
1878年--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
A.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
B.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
C.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
D.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
D.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
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B.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C.议会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D.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笈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
D.带动了《国闻报》等报刊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