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
D.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
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B.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C.议会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D.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笈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
D.带动了《国闻报》等报刊的出现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这就是著名的“脱亚入欧”论。其中“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是指
A.蔑视亚洲邻国 B.遏制亚洲邻国
C.侵略亚洲邻国 D.渗透亚洲邻国
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
A.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
B.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
C.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②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毫无史料价值 ③话本还需结合其他史料印证 ④话本反映出部分百姓对募役法比较反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