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高效统治

A.②③      B.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分封制。所以排除①即可。②③④在图表材料中都有体现。因此选D。其他组合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查看答案

《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A. 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B. 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 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

——摘编自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材料二 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

——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于15世纪开始兴起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已经过去,正进入它的末世。清朝取代明朝入主中原之际,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革命正在英伦三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自然西方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是迟到者西方的兴起也经历了大约三个世纪15~18世纪),并非一蹴而就。同样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14世纪中叶~19世纪),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变化只有局限在传统秩序的范围里,才是可接受的。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与之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辗转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5~18世纪西方兴起在各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未能突破“传统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材料三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材料二、三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3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4有人说西方的代议制优于中对国的政治制度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