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嘉靖帝时期,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北方地区蒙古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嘉靖帝时期,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北方地区蒙古鞑靼又频频南下,国内急需大量的军事人才。嘉靖帝登机后就开武科取士,后期武科录取人数不断扩大。由于当时边地军官将领匮乏,为了增加边疆地区的录取名额和军官配备,嘉靖二十二年起,录取分边方、腹里,按“边三腹二”的比例录取,并根据各人的军功进行升迁。嘉靖元年,武科乡试有巡按御史主考,会试由两名翰林官共同主考,另派给事中及其部属四人“同考试官”,监察御史两名为监试官。

嘉靖时期武举的兴盛提高了明军将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初以来由于重文轻武致使武将不被重用的局面,武科人才大量涌现,调动了习武之人参加武科考试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全体军民的体能和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自朱子彦《论明代中期的科举改革——以嘉靖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嘉靖帝科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嘉靖帝科举改革的影响。

 

(1)背景:东南沿海地区遭到倭寇骚扰,北方地区面临蒙古鞑靼的威胁。 措施:增加录取人数;重新规划武举录取军官人数,注重军功;严肃考试纪律。 (2)提高了明军将士的素质,调动了文科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了民间习武风气的兴盛,提高了明军的战斗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一“嘉靖帝时期,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北方地区蒙古鞑靼有频频南下”的信息归纳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后期武科录取人数不断扩大”“增加边疆地区的录取名额和军官配备”“另派给事中及其部属四人“同考试官”,监察御史两名为监试官”的信息逐条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提高了明军将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初以来由于重文轻武致使武将不被重用的局面,调动了习武之人参加武科考试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全体军民的体能和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的信息归纳概括作答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历史改革家·朝嘉靖帝科举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3、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4、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5、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立宪”。

6、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7、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2、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3、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4、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5、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话:“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

——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

    材料三 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得历史进步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

——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加拿大小说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了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称“门罗以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其写作特色。”下列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与其作品风格最为相似的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查看答案

《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

A. 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 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 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 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