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8分,言之成理即可) (2)开展“大跃进”,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2分)结果: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了钢合格率很低。(2分) (3)中国工业化进程:①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初步基础;②1958年实行的“大跃进”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先从材料一中寻找答案,材料中提到“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落后;“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指的是历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进行的经济封锁;“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说明中国向苏联借鉴经验。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结合所学可知是实行了开展“大跃进”,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第二问影响从浪费了人力物力角度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可以推断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总路线、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若干个阶段,再加以概述。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的探索·一五计划和大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工业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

879万贯

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满分5 manfen5.com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查看答案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查看答案

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查看答案

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

粮食产量(亿斤)

棉花产量(万担)

钢铁产量(万吨)

1955年夏(第一方案)

4600

4300

1100

1956年初(第二方案)

6400

7000

1500

1956年夏(第三方案)

5000

4800

10501200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B.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